国医大师真岐黄 鲐背之年犹济世——记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磊教授
2022-03-15
观看:0

《国医国药》  弘扬国粹

    传承精华    科普惠民


◎ 李晓鹏

 

张磊1.jpg

 

       【人物介绍

 

       张磊,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历任河南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国家“十五”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学会会长,中药学会会长,《中医研究》顾问,《河南中医》编委,河南省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7 年被评为第三届河南优秀医师。2017 年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2019 年 2 月被国家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同年被评为影响河南突出贡献人物。2006 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 年获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2009 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注释《产鉴》一书,著有《张磊医学全书》《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案医话集》《张磊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等书。

 

杏林独步重创新

 

       1928 年,张磊教授出生于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固始县。他自幼在私塾诵读经史,“四书”“五经”背诵如流,至今仍能朗朗背诵很多古文和唐诗,这为后来学好中医奠定了古文学基础;同时饱受儒学思想影响,崇尚致中和平。张老自 18 岁开始就师事于当地老中医张炳臣门下,学医行医 70 多年来,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蜚声杏林。

 

张磊2压缩.jpg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悉心研读《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广采百家之长,深入临证实践,坚持“守法不泥法,有方若无方”,在几十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湛医术。他遵循《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盛,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在临证中对“异病同因”“异因同病”“复症多因”的复杂病症,明辨求本,洞悉症结,求其所主,或攻补兼施、或温凉同进、或标本先后、或主次逆从,有常有变,知常达变,有缓有急,层次井然,可法可从。在中医的广阔天地上辛勤耕耘、精研细读、不断创新、成果丰硕。

 

张磊3压缩.jpg

 

       张老以大家风范学思践悟,总结出了独特的“动、和、平”学术思想,即:和态下的运动发展观、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病证变化的动态观、动态的和平辨治观、动态的求本治本观、临床用药动和平观。

       张老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色,因此他极为重视临证辨证论治,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临证思维模式,即辨证思维六要:一要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二要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三要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四要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五要辨顺逆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六要辨正治之证与误治之证,注意其伤。

 

张磊4压缩.jpg

 

       张老一直从事内科杂病的治疗,深感内科杂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实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杂,治疗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他创立了“临证八法”用于治疗内科杂病:(一)轻清法:采用轻清上浮而又凉散的药物,治疗因风热(火)而致的头部诸多疾患的治法,代表方为谷青汤;(二)涤浊法:用于治疗浊阻之证,分为浊阻上焦、浊阻中焦、浊阻下焦三大部位,又分别施治以不同方药;(三)疏利法:用于治疗水湿失于输化,出现全身郁(瘀)胀,似肿非肿的经络湮瘀证候;(四)达郁法:用于治疗脏腑气郁、寒热交杂等证,代表方为达郁汤;(五)运通法:根据“腑以通为顺”,“脾以运为健”之理,立运通之法,用于腑气不通,脾失健运等证,代表方为运通汤;(六)灵动法 : 用于小虚小实之证,具有药味少、分量轻,或药味虽多而分量很轻的特点,属于“王道”用药,此法应用较宽,难以一方括之,法从证来,方自法出,故未立方;(七)燮理法:燮是和、理、调之意。用于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等证;(八)固元法:用于久病或正气内夺或出现正虚似邪之病。以上八法,可单用、可合用、可交替使用,依据病情灵活掌握,临床效果十分突出。

 

张磊5.JPG

 

       张老的“动、和、平”学术思想、“辨证思维六要”和“临证八法”,自出机抒,一家风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内科杂病辨证论治理论,闪耀着中医理论与百家融通的创新思维。

       “不破万卷书,安试药三品?”为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张老在临床实践创新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攀登医学理论高峰,书读万卷,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先后出版学术著作 12 部,其中《张磊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获中华中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张磊医学全书集》《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案医话集》3 部为独著,《产鉴》注释及《产鉴》新解均为第一著者。发表《谈治病求本》《辨证思维六要》等学术论文 36 篇,均有新知新法新见解。他兴趣广泛,业余爱好赋诗作书,还著有《张磊医余诗声》两部。

 

张磊6.PNG

 

       在医理研究、学习读书方面,张老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概括为读书“八重”:一重背诵,二重经典,三重广博,四重得要,五重心悟,六重古文,七重持恒,八重笔录。

       无论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还是学习创新,张老都充分体现出凡事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力戒浮躁的“求实”原则,真正做到了求基本功扎实、求读书之实、求临床之实、求医术之实、求疗效之实、求水平之实,无愧于“国医大师”称号。

 

薪火传承谋发展

 

       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张磊教授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中医传承问题,经常说:“要多培养一批‘上工’,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几十年如一日地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把自己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和弟子,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磊7.png

 

       张老 1958 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1964 年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主讲《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理论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显著,20 年间培养了 18 届优秀中医药本科毕业生。其后,他又培养学术传承人 59 名,其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2 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16 人,河南省省级名中医 9 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二、三附属医院及中医研究院“名医带徒工程”继承人 32 人。张老的高徒孙玉信教授,于 2009 年被评为“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肝病科带头人。

       上世纪 80 年代,张老在河南省卫生厅任副厅长期间,主管中医工作,针对当时省内县级中医院建设薄弱的状况,他制订并力推“盖庙请神”计划,在各县建立中医院,引进优秀中医药人才,实现了县县建中医院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药健康保障水平。

       张老倡议“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四重一突出”(重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医经典、重中医思维、重临床实践、突出仲景学术思想)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原则。2009 年,他积极推动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河南中医学院)设立“仲景学术传承班”“中药传承班”和“平乐正骨传承班”,并担任师承老师,亲自授课、临床带教,培养 682 名中医药传承人才,为我国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续写瑰丽篇章!

 

张磊8压缩.jpg

携子之手,与子同老

 

       如今,耄耋之年的张老依旧临诊不辍,带教无数,传道授业。虽九十高龄,仍带有多名徒弟(高徒)和进修生、实习生,并坚持让学生在门诊跟他学习,坚持不定期给学生讲课、解惑答疑。除了在医院、学校传帮带外,他还经常应邀到各地讲学、育人、传道,每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 4 到 5 次。

       “学无止境、医无止境,干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小车不倒只管推,争取看到一百岁”。他始终践行着“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高德大爱施仁术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张磊教授可谓仁心大爱、功德圆满。

       行医七十多年,他以仁爱为本,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诊治病人几十年如一日,认真仔细,无论春夏秋冬;一视同仁,不分贫富妍媸。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光明磊落,为人忠厚慈善。

       2008 年夏季的一天,79 岁的张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下午两点,当他在学生搀扶下走到医院门口时,被一位花甲老人拦住,说自己的女儿患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已两年,为治病掏空了全部家底,请求张老一定救救她。学生们都说改天再看吧,这会儿老师连午饭都没吃呢,身体肯定撑不住。可张老却看到了老人内心的煎熬,他不顾身体疲劳和学生阻拦,坚持回诊室看病。这一看又是半个多小时,等张老为老人的女儿开了处方看完病、父女俩满意而归时,自己却累晕在诊室。后来,老人的女儿吃了药日渐好转,每周都来医院一次。张老了解到她家情况比较困难,就决定为其免除挂号费,这一免就是 3 年 150 多次。


张磊9.PNG

张磊大师与弟子高青主任在北京参加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表彰大会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张老从来都淡然处之,认为自己做的是最平凡的事,是一名医生职责内的事。他对学生说:能多看一个病人就多看一个。多抬一次手,病人就少跑几百里路,少花成百上千冤枉钱,咱少休息会儿算啥!

       由于张老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每天从国内外、省内外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从而“一号难求”:以前,不少患者为了挂张老的专家号,凌晨三四点就赶到医院排队;现在有了预约挂号,每次张老的坐诊号放出来一两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很多患者一个多月都预约不上一个号。

       为了尽可能诊治更多患者,他从医院这个“大诊室”下班后,把家中当成了“小诊室”,凡上门求诊者,他都不收诊金、不设药房。遇到贫困孤寡患者,他不仅免费治病,还帮其支付药费和路费。有学生专门作过统计,他的家诊处方用(数)量几乎与医院上班所用(数)量相当。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诊室;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付出。张老所到之处有求必应,不论是就餐、开会期间,还是在马路旁偶遇,他都随时诊治;对于不能行走的病人,他坚持亲自上门服务且不收任何报酬。

 

张磊10.PNG

 

       他常把医圣张仲景挂在嘴边,提醒学生不要随波逐流,迷失本心;应该向先贤看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发展中医,造福患者。3 万余例保存完善的门诊医案,累计 400 多小时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张老从医以来的点滴辛劳,更是他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把对传统医学的热爱,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国家医学事业,奉献给社会和患者的真实写照!在他的教化和耳濡目染下,他的学生、弟子也都以仁心仁术被患者称道。

       张老是一名老党员,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守在医疗战线最前沿为人民群众服务。现已 90 多岁的他,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被誉为河南中医的“不老松”! 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张老为官清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关心同志,无私助人,到处都是赞扬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马万祺曾为他题字“清和”,大学同学王立忠教授写诗称赞他:“诗声如人生,磊落又光明。为官最清廉,行医济苍生。”这些都高度概括了张老仁心大爱、求实清和的高尚品行。

       2007 年,河南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向张磊教授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中国中医药报发文称赞他为“大医精诚,杏林楷模”。面对诸多荣誉,张老总是谦虚而又坚定地说,“每一项荣誉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要做的就是以起点做原点,再接再厉,争取为病人服务到 100 岁。”

       最后,以张老 2017 年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张磊11.jpg

 

向张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祝张老福寿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