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医人——张志国教授的百草之路
2021-12-07
观看:0

《国医国药》  弘扬国粹

   传承精华     科普惠民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胡翠娥


张志国1.JPG


       “做是基础,想是关键,写是提高,不做发现不了问题,不想解决不了问题,不写提高不了自己。”

       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中药质量控制组张志国教授的座右铭,在近四十年的百草之路上,张志国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在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炮制技术、炉火纯青

       张志国是 1977 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从此步入中药学之路,1980 年毕业后一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药炮制、制剂、鉴定、科研等工作。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张志国教授的中药炮制技术炉火纯青,对各种中药炮制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对各个环节把关极严,在操作中善于思考,炮制出来的中药饮片质量力求最好。张志国非常讲究净选与分档、切制、炮炙等过程。

       中药净制:在净选时从射干与前胡中选出生草乌大毒品种等。分档与水处理是根据药材的质地、大小不同进行的分类,以便掌握水泡、润制的时间,保证药材便于切制和有效成分达到规定的要求,是中药净制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毒性药的炮制,他认为“毒药大小不同,软硬有别,如不分档,顾大则小个无性,顾小则大个毒强”。

       中药切制:张志国非常讲究刀功与片型,因中药饮片质量包括了内在与外在质量两个方面。优良饮片的内在质量是指该药的有效成分应该达到标准,外在质量是指色泽和外表的良好感观,二者缺一不可。他认为手工切制要根据药材的形状、质地等综合考虑,并要把握三点。

       1、切法顺序选择。如切头大尾小的白芷要“先头后尾”;切个小的玄参要“宽面起刀”;切个大的山药要“窄面起刀”;切形状不规则的天麻要“平面朝前 ( 或后 )”等。

       2、片型的选择,有的宜切纵片如天花粉、防已等,有的宜切形似火柴棍的纵丝,如黄柏、檀香、苏木等,有的宜切横片,如甘草、丹参等,有的要体现特征,如黄芪、银柴胡宜切斜片,断面有菊花心,何首乌横片现云锦状花纹,浙贝母宽面纵切为肾形片,此外,诸如泽泻为铜钱片,川芎为蝴蝶片等。

       3、饮片的厚薄选择,如切头大尾小的当归、独活等宜头薄尾厚,切头大根小的紫菀、威灵仙等要头短根长,切质硬的水牛角、质软的南沙参等要硬薄软厚。

       只有这样,切出来的饮片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碎片,保证饮片的整体性和较高的出品率,既美观,又便于鉴别与应用、贮藏与运输和有效成分煎出等。     

       中药炮炙:张志国特别注意炙法与火候。《药典》规定的炮炙有炒、煅、蒸、煮等不同方法与要求,内容广泛。张志国认为良好的操作技术对保证饮片质量极其重要,如土 / 麸炒中药,药土 / 麸同下,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实等;麸炒稍挂色,久贮色更深,如枳壳、乌药等;色浅中药,宜鲜麸炒,如海螵蛸、僵蚕等;厚朴用生姜麻油炙;肉桂蜜炙等。


张志国2.JPG


       二传统制药、技艺娴熟

       张志国不仅对现代制药技术精通,对手工操作的传统技艺亦能娴熟运用。如濒于失传的红升丹、白降丹、手工泛丸与大蜜丸、膏剂的制备等。红 / 白升丹(白降丹)以“坐胎(结胎)至封口至烧炼”等为操作关键,掌握不好,出丹率低甚至无丹。手工泛丸以起模为其关键,粉末要求过一百四十目筛。手工大蜜丸在加蜜与和药时则以炼蜜的程度、浓度、用量为其关键,出坨时需要保证成品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每次药粉用量则按 2n 粒数取量,最多不超过 25,这样分粒重量准确,省工省时。膏剂制备时炼油需要达到滴水成珠,下丹前丹药要炒与过筛(越细越好)。


       三、中药鉴定、得心应手

       张志国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性状鉴别经验,通过十分简便而又形象生动、易记易懂的经验术语与方法准确鉴别中药的真伪与质量,因而简单易行、迅速实用。

       眼看:一看药用部位及表面形状特征,赭石表面乳头状突起习称“钉头”。草乌形如“乌鸦头”,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羚羊角亘货短而粗质优。二看大小,大黄个小、质坚重者优,“十大九糠”(质泡)质差。云芝小者质优。三看颜色,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山楂、丹参、栀子等用红染料、白芍用滑石粉着色掺假等。四看断面,桔梗有“金井玉栏”。花蕊石与红信均有“彩晕”。肉豆蔻与槟榔均有“大理石花纹”。

       鼻闻:天麻似鸡屎臭。麝香气香窜而持久,十闻九不衰。白及、党参、牛膝等有酸臭味,证明熏硫超标。蜈蚣有刺鼻气味,证明放有过量的防虫剂樟脑。

       手捏 / 摸:羚羊角、水牛角片望之薄软,捏之糙手。山药、白术捏时咯咯直响,证明干燥达到要求,如有柔软感则水分超标。某些含油性、糖性的党参、牛膝、生熟地黄等又需要有一定的柔软感。赤白芍富有弹性,证明水泡与润制恰当。

       口尝:天然牛黄味苦而清凉,质脆不黏牙。天竺黄、龙骨、龙齿有黏舌感。山楂、乌梅、山茱萸等越酸越好;黄连、黄柏、龙胆草等越苦越好;甘草、枸杞、党参等越甜越好;肉桂、厚朴、细辛等越辣越好。菊花、金银花有咸味、红参有甜味证明掺盐、掺糖。

       水试:麝香能溶于水面而现微黄,颗粒当门子入沸水中依然坚结,伪品则完全化开。西红花入水后呈一条橙黄色直线下降而扩散慢。熊胆入杯水中运走如飞,一缕黄线下沉而不散。沉香、苏合香入水下沉。

       火试:琥珀火烧时有声无焰,膨胀而冒白烟,带松脂雅香气。海金沙置火上极易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其他:一划痕,自然铜本色亮黄,在白色毛瓷板上划痕为棕黑或黑绿色。二“挂 / 透甲”,天然牛黄沾水涂于指甲,能染成黄色,不易擦掉。三捻搓,麝香捻搓成团,手开即散或弹起,不黏手、染手。


张志国3.JPG

       

       四、承前启后、勇于创新

       张志国认为学中药的人要“认得药、制得药、验得药、用得药”,就中药的炮制吸收了前人的长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不拘泥于传统,善于吸收现代的科学知识,敢于摒弃、更新传统经验中不合理的部分。如在净制鳖甲、龟甲时,采用传统烂法炮制,需要的时间长,不卫生,且某些(尤其是水溶性)成分有损失,如按现用药典方法净制,则饮片外观性状达不到理想的要求,于是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取长补短与改革:采用食用碱水浸泡六至十小时后,再按药典方法进行净制,其炮制品的外观质量、蛋白质含量均优于传统及药典方法炮制品。

       张志国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创新,探索和提出了能砂炒者不用清炒、动物全体药材多酒炙等许多炮制新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认为清炒时炒锅的有效受热面积很小,且局部温度较高,火候较难控制,如采用砂作传热中间体,炒炙时饮片很难与锅底接触,焦 / 炭化率低,较易控制火候,出品率及膨化率高,因而饮片色泽好,如杜仲、乌梢蛇等。

       另外,动物全体药材的主要组织为蛋白质,且有浓烈的腥臭气味。在煎煮中,药液散发出难闻气味。药材通过酒炙后,可消除大部分或全部腥臭气味或助其功效,如海马、海龙、紫河车、金钱白花蛇等。张志国关于鳖甲、龟板、苦杏仁、乳香、吴茱萸、青黛水飞等炮制方法的研究,解决了临床炮制难题,国内许多厂家沿用至今。